由中國醫師學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微創學組主辦,寶雞市中醫醫院和中山大學第三醫院聯合承辦的“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微創學組系列巡講活動--全脊柱內鏡下融合專題(寶雞站)”于2022年8月27日“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順利召開。
此次學術盛會由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微創學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戎利民教授、寶雞市中醫醫院院長雒軍強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寶雞市中醫醫院衛建民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董健文教授擔任執行主席。會議以單、雙通道脊柱內鏡輔助下的腰椎融合技術為主題,深度剖析手術適應證、發病機制、病理、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與國內同道共同探討臨床診療中可能碰到的疑點、難點,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云端相約,智慧碰撞,眾專家齊聚線上,深挖技術領域的熱點問題,共享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病例樣本,探尋專業領域中的新方向。
脊柱微創學組系列巡講活動寶雞站-大會開幕
會議開幕式由寶雞市中醫醫院衛建民教授主持,寶雞市中醫醫院院長雒軍強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戎利民教授致開幕辭。

▲雒軍強教授致辭

▲戎利民教授致辭
脊柱微創學組系列巡講活動寶雞站-大師講堂
本期大師講堂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戎利民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錢濟先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成辦分院孔清泉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董健文教授分別發表了演講。戎利民教授橫向對比了大通道下及單側雙通道下鏡下融合兩種技術,對兩種技術的優劣深入分析,為技術的后續發展做出方向指引;錢濟先教授總結了近些年國內脊柱內鏡技術的發展及成果,并結合數據對現階段技術作出分析,最后展望未來預測內鏡技術的發展方向;孔清泉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種新技術:同軸大通道脊柱內鏡下融合Mini-MED技術,演講中結合臨床實踐詳細介紹了這種技術的理論基礎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董健文教授總結了近年來的臨床工作以及對技術的革新,詳細介紹了聯合入路大通道內鏡下腰椎椎體間融合技術的運用體會。幾位專家立意不同最后卻殊途同歸,均對全內鏡下腰椎融合技術寄予厚望。




脊柱微創學組系列巡講活動寶雞站-專題演講
此次專題演講有幸邀請到西安市紅會醫院王曉東教授、西安市中心醫院郭華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閆銘教授、寶雞市中醫醫院衛建民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廖博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棟教授、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張智教授、陜西省人民醫院李全義教授等眾多國內微創脊柱外科領域享負盛名的學術大咖及長期開展全脊柱內鏡下融合技術的專家通過線上、線下兩種形式開展學術演講,并圍繞單、雙通道脊柱內鏡下融合技術這一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互動問答環節,學術氛圍濃厚,討論熱烈。王曉東教授、劉俊雄教授、王新虎教授、習勇教授等專家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腰椎融合技術的新進展、臨床治療的心得體會及脊柱外科理念的實施等多方面內容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并對線上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脊柱微創學組系列巡講活動寶雞站-手術直播
專題演講活動結束后緊接兩場手術直播活動,分別為董健文教授演示導航引導L4-5 退行性Ⅱ°滑脫經關節突入路大通道內鏡下融合術和衛建民教授演示經脊柱內鏡下椎板間入路L4-S1雙節段腰椎融合術,兩位教授采用不同的設備、器械并耐心講解技術要點,為大家演示了不同條件下鏡下融合手術實施的方法及效果。
董健文教授的手術采用大通道脊柱內鏡(工作通道7.1mm)輔以導航引導,并配合特制手術器械來完成,采用多把神經拉鉤組合而成的通道入路,并采用鏡下倒裝器械進行椎間處理及融合器植入。組合通道提供手術路徑、倒裝器械提供鏡下視野、導航系統提供操作定位,幾種要素組合可以為手術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董健文教授手術演示
衛建民教授采用傳統椎間孔鏡(工作通道4.3mm)進行手術,配合自主研發的椎間器械進行椎間處理,并輔以神經拉鉤保護下植入融合器。衛教授幾年前接觸鏡下融合,經過不斷改進器械及手法,目前椎間處理一次成型、融合器植入安全高效,有效消除了對傳統椎間孔鏡下做融合手術效率低下的擔憂。


▲衛建民教授手術演示
會議的最后,董健文教授對此次線上研討會做出了總結,并代表主辦方感謝各位專家帶來的精彩演講和討論,也相信在未來的實際治療中,臨床醫生們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單、雙通道脊柱內鏡下融合技術的優勢,更好地造福患者。